2020年5月8日晚9点35分,地理地信支部召开了以“学先进学劳模,做新时代奋斗者”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。本次组织生活会由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地信支部吴铃铃同志主持,支部全体同志参加。学院党委副书记白鹤云飞老师出席了本次会议。

(会议主题)
吴铃铃同志以习近平总书记的“劳动观”作为开场白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,“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根本上靠劳动、靠劳动者创造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,弘扬爱岗敬业、勤奋工作,锐意进取、勇于创造的劳模精神”。这也启示我们要身体力行,践行劳动观,以劳动开创未来,用奋斗实现梦想。

吴铃铃同志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劳动观
结合“劳动观”的学习,郑淑梅同志、陈俊汝同志分别展开了关于劳动的先进事例学习。郑淑梅同志分享了高炉“卫士”孟泰的故事。孟泰同志曾带领广大工人克服物资缺乏的困难,建成“孟泰仓库”;勇于攻克技术难关,组织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,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,最终自制成功大型轧辊,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。在炼钢之路上,他多次不顾生命危险地坚守岗位,其敬业精神令人动容。

孟泰同志的事例
陈俊汝同志向大家分享了在治沙一线的“愚公”们与沙漠抗争的事例。其中有石光银同志花费3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,成功治理了25万亩荒沙;牛玉琴同志用一双手“向沙漠进军”,让11万亩荒沙披上绿装;郭成旺同志一家坚持植树,为了提高造林在恶劣的环境中的成活率,搭设障蔽,所造1.2万亩林成活稳定;石述柱同志一生为治沙奋斗,将传统治沙办法进行改良和补充,建立了受专家肯定的新模式。正是有这些劳动者们的辛勤付出,中国的抗沙治沙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并有所成效,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们致敬!

治沙取得成效
会议最后,白鹤云飞老师对本次组织生活会的开展给予了肯定。白书记总结道:通过学习劳动模范的事例,让支部同志们进一步感受并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。榜样就是力量,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要积极学习并发扬劳模精神:真正做到静下心来、沉下身子、弯下腰来、脚踏实地、立足本职、干好本职,让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成为自觉的行动与终生的追求,在平凡的生活中服务于民、造福于民、取信于民。
分享:高炉“卫士”孟泰事迹
孟泰是鞍钢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,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。他在鞍钢全面恢复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,被赞誉为“老英雄”。2019年9月,被授予“最美奋斗者”称号。
孟泰同志在工作中爱炉如命,爱厂如家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他不顾个人安危,把行李扛到高炉旁,日夜守护着高炉。1950年8月,4号高炉发生铁水遇冷水爆炸事故,孟泰冒着生命危险关闭阀门,排除险情,制止了恶性事故的继续发生。同年初冬,在高炉水门被堵时,他勇敢地踹碎水道表面冰层,跳入其中,俯身抠除堵塞的杂物,使高炉循环水线恢复畅通。
同时,孟泰同志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劳动模范。1959年,铁厂冷却水水量不足影响高炉正常生产,孟泰同志提出将高炉循环水管路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方案。1960年初,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情况下,他得知后,迅速动员和组织开展了从炼铁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,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,自制成功大型轧辊。经过多年努力,他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;试制成功了瓦斯灰防尘罩;组织提高更换高炉风口、铁口速度的技术攻关。
孟泰同志坚守初心,勇担使命,始终保持产业工人的优良作风。在担任炼铁厂副厂长、鞍钢工会副主席期间,他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,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,被工人们称为“身不离劳动,心不离群众的优秀干部”。
奋斗创造历史,实干成就未来。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,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。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、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,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。